共同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 ——感受滇桂创新发展新气象

广西日报 2020-11-17 阅读量 1221

蓝天、白云、红嘴鸥,昆明滇池沿岸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让无数游客流连忘返。

  本报记者 何运斌/摄

  本报记者 谭卓雯 杨 秋

  在中国大陆版图的南端,有一对邻居“执手相握”,他们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山水相连,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交融,同为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他们是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与窗口,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最活跃、平台机制最完善、发展潜力最大的先行区……这对好邻居便是广西和云南。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在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之下,两省区都在探寻高质量发展之路,各自标定了发展新坐标新方位,顺应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大势,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经济新业态。

  从北部湾畔到彩云之南,本报赴云南采访组感受到滇桂两省区都升腾着高质量发展新气场,迸发创新发展新气象。

  生态打底 文旅融合

  远山如黛,薄雾冥冥,静谧的滇池湖水与远处的天空水天一色;青翠湖畔,海鸥翩飞,林木葱葱,漫步其中,如临仙境。

  这是记者来到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星海半岛湿地公园看到的优美景致。

  “滇池曾经是全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这些年,通过建设湖滨湿地、进行生态修复等强有力的措施,滇池的水质逐渐好转。‘十三五’以来,滇池的水质从V类稳定到Ⅳ类。”星海半岛湿地公园工作人员李宇涵说,之前极少见的红嘴鸥、白鹭如今都成群结队来这里安家落户。

  经过生态治理的滇池,重新绽放“高原明珠”的光彩,成为昆明旅游必经的“打卡地”,大型文旅项目陆续落户滇池周边。

  在昆明西部的草海片区,距离主城区6公里的滇池畔,一座别具一格的文旅城坐落于此。

  去年12月,这座占地约3500亩的大型文旅城正式开城,以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为内核,着力打造主题乐园、特色旅游小镇、湿地公园、星级酒店群、品质住宅等。

  一座“城”,带动一片“区”。落户昆明近一年来,该文旅城为昆明当地文旅发展、区域经济活力、消费升级提供强大助力:提供就业岗位约3000个,间接带动5000人就业,年游客量将超过千万人次。

  今年5月,广西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工程指挥部组成调研组,在赴昆明调研该文旅城等项目后认为,云南省以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的重大项目开发原则,全力打造新产品、新业态、新项目,推动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发展的经验做法,值得广西学习借鉴。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广西,也有着“金不换”的生态优势。近年来,广西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不断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在此基础上,广西把大健康和文旅产业放到事关全局发展的突出位置加快推进,把“山清水秀生态美”转化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金山银山富民山”。

  眼下,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雁山区也正在打造文化旅游城。作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文化旅游城是桂林市文旅融合升级发展的代表性项目,以“在最美的桂林,建设最美的文旅城”为目标,把广西文化旅游产业的龙头舞起来。

  数字赋能 产业升级

  新时代的云岭大地上,不只有风光旖旎,更有现代化、智慧化的新气象。

  近年来,云南以数字经济赋能八大重点产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旅游文化、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等产业站上智慧转型的“风口”。

  再过一个多月,云南白药将迎来118岁生日。这个百年老字号,近年来也“玩”起了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与“南国神草”三七打了100余年交道,云南白药深知这味珍贵的中药材,亟须一个有效的整合平台,改变大大小小从业企业及农户各自为政、无序发展的格局。11月7日,云南白药数字三七产业平台在云南省文山三七产业园区云南白药七花公司揭牌,云南白药一期投入5.4亿元建成的数字三七产业平台正式启用。

  “平台建成后,三七产业将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形成一个‘热带雨林’生态,全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及各关联参与者可以有序进入,互相协同,各自发挥优势,获取养分,一起把三七产业做大做强。”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行政中心主任张泽斌说。

  云南白药选择在文山建立数字三七产业平台,除了文山是世界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区外,还有加强与广西合作的考量。

  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与广西百色市接壤。共同的绿水青山,是三七生长的最佳土壤。在广西,三七也被称为“田七”。近年来,百色市田林县逐步将田七打造成农业产业新亮点。

  “云南白药建设数字三七产业平台不是为了一家独大,而是希望借助这个平台与广西共同带动三七产业发展,甚至可以复制到其他中药材产业合作上,共同开创大健康产业的合作空间。”张泽斌说,近期云南白药已经与广西的知名企业就三七产业发展进行接触洽谈,下一步即将开展相关合作。

  畅通循环 赢得未来

  当前,广西正以“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引领,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

  谈到两省区高质量发展的合作前景,张泽斌表示,从全国看,云南和广西都肩负着辐射“一带一路”和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使命,区位优势非常突出,两省区要先循环起来互相协作,再携手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南宁师范大学旅游与文化学院副教授曹世武认为,“金不换”的生态优势,为广西和云南人民生活生产、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底色和资源基础,文化旅游作为“无烟工业”可以且应该成为增长点、发力点的重要产业选择,相互促进。

  11月6日,在柳州市召开的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强调,新时代推进文化旅游强区建设,要着眼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一步科学谋划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在旅游资源上,广西与云南都拥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又有各自的独特性,广西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旅游资源,云南则拥有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地利。这为广西旅游向西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自治区文旅厅负责人表示,广西要积极向西“走出去”,与云南携手,深化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共同建立孟中印缅和澜沧江-湄公河大旅游圈。通过旅游先行,大力推进我国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澜沧江-湄公河区域的经贸合作,为我区旅游业对外开放开辟新的增长点。

  “十三五”以来,云南省全力打好“健康生活目的地”品牌,启动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深入推进“整治乱象、智慧旅游、提升品质”旅游革命“三部曲”,“一部手机游云南”重构了智慧旅游、全域旅游服务体系。

  “广西可以学习借鉴云南的好经验,在智慧旅游建设、旅游环境优化、旅游新业态培育、全域旅游发展、品牌旅游目的地打造、大项目建设和旅游合作推广等方面加强创新,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延伸。”曹世武说。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陕西:因病致贫户减少逾90%
新华网|2020-10-25
福奇博士:2022年之前美国人生活不太可能恢复如常
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2020-10-29
1.6万余名渔民上岸 四川全面完成长江流域退捕任务
新华网|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