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圆梦,灌溉“希望之花”——大化瑶族自治县教育扶贫纪实
扶贫扶智,教育为先。
大化瑶族自治县狠抓教育保障工作,力保适龄少年儿童一个不少地接受义务教育。据统计,该县先后成功劝返未按时返校学生1976人次,2018年至2020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分别为90.66%、94%、98.42%,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增强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造血能力。
在六也小学少年宫,学生在开展科技试验。韦哲 摄
司法督学,温馨劝返一个不少
该县采取“双线四包”及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把控辍保学责任落实到基层,延伸到每个家庭;大力宣传义务教育及未成年人教育法,积极讲解教育惠民政策,解除家长后顾之忧,鼓励农村孩子爱学、乐学;加强动态监测,摸清工作底数,建立销案台账,遏制学生辍学高发现象。
深圳援建功能齐全的拿银小学。
实施司法督学,温馨劝返。针对雅龙乡蒙某某等5名家长因各种原因拒不送子女读书,剥夺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该乡人民政府将他们告上法庭。2018年8月9日,该县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法官对原告、被告进行调解,责成5名家长将孩子送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庭审活动给家长和旁听群众敲响警钟,让大家明白,义务教育阶段不让孩子上学是一件违法的事情。
板升乡弄勇小学学生焕然一新的校园里做操。
韦哲 摄
但是,该县有10多万群众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单亲家庭较多,他们精神上缺少关心,存在孤僻、叛逆等心理问题,厌学现象较普遍;“读书不如早挣钱”等思想观念和社会诱因对学生和家长产生不良影响,学生失学现象频发。为此,该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整合法院、公安、司法、乡村干部共80多人,组成20多个执法劝学工作组,分赴辍学学生及其家长务工的地方,情理法并用,极力做好劝返工作。执法劝学工作组行程数万公里,成功动员110多名辍学学生重返学校。截至今年9月30日,该县实现贫困和非贫困子女失学辍学动态“清零”。
八好小学用水条件得到了改善。
精心办学,春雨润物细无声
大力实施教育项目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贫困山区的孩子享受现代化教育资源。2016年至2020年,该县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及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等义务教育建设项目633个,总投资7.15亿元。
六也小学学生在宽畅的操场做大课间操。
大化县民族新城小学全貌。韦哲 摄
如今,该县的农村小学变漂亮了。在县城区,还建成大化五中、民族新城小学、民族新城中学、拿银小学,新增初中学位6500个、小学学位5000个,解决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及周边群众子女就近上学问题。目前,这些学校已全部交付使用。
学生在球场上进行篮球训练。
狠抓师资配备,强化增量提质。2016年至2020年,该县共招聘义务教育教师751人,壮大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力量,并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工作性补贴,提高乡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全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该县认真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实现所有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应享尽享。2020年秋季学期,七百弄乡蒙俊诚、古河乡何金泰、六也乡韦思莹等600多名在区外就读的大化籍学生,每人收到几百元助学金。据悉,2016年至2020年,该县享受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累计达38.39万人次,补助资金2.08亿元;享受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34.7万人次,补助金额达1.81亿元,资助政策覆盖率100%。
雅龙乡劝返工作组在广东省广州市住宿成功劝返辍学儿童 。梁志肯 摄
对特殊的孩子,给予特别的关爱。今年,该县在册适龄残疾儿童少年691人。该县成立大化县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对辖区内残疾儿童少年进行评估,推行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教学校就读、儿童福利机构康复、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举办特教班、康复班就读的教育模式,提高“三残”儿童少年受教育覆盖面,努力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六也乡中心小学的学生在教学设备齐全的教室里上音乐课。韦 哲 摄
对因生活不能自理等客观原因,不能到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重度残疾适龄儿童,该县采取送教上门模式,保障适龄儿童一个不少地接受义务教育。羌圩乡那良村百光屯儿童黄诗涵,三岁时从高坡摔下,导致双腿残疾,语言存在一定障碍,无法到学校上课。那良村小学安排两位老师负责送教上门,提高其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社会的能力。据统计,该县接受送教上门残疾儿童达152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