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持续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城乡治理开新局 善治善为惠民生

广西日报 2020-11-18 阅读量 1459

原标题:我区持续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城乡治理开新局 善治善为惠民生

本报记者 龚文颖 董文锋 通讯员 王金成 周 钧

基层直接面对群众,事务琐碎复杂甚至艰巨繁重,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这一把握时代特征的重要论断,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基本遵循。

近年来,全区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各项改革举措,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基层综合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自治区党委改革办会同自治区党委政法委认真总结提炼,遴选出一批改革典型经验,形成清单印发全区推广。

城区:

社区大小事 人人来参与

社区、街道,是城市的基层单元。

2019年以来,梧州市全面推行“街长制”工作,采用“1+5+N”模式组建“街长制”队伍,即1名由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的街长,公安、交警、市场监管、城管大队、环卫5个常驻部门选派工作队,N名由社区干部或网格员担任的巷长。街长对辖区内事务负总责,有统一协调、统一指挥的职权。5个常驻部门配合开展街道各项工作。巷长负责了解、转达民情、开展具体服务工作。同时,还明确了职责任务清单,涉及综合执法、应急处理、秩序维护等3大方面40个项目。街长制实施以来,有效破解了权责不对等、部门联动差、资源调度弱等治理难题,实现了治理水平和社会效应双提升。

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费用如何收取、小区如何管理,备受广大城市居民关注。南宁市青秀区新竹社区走出了一条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的新路子。2015年初,新竹社区居委会采取街道核准备案、民政注册登记、房屋归口管理的方式成立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区物业服务中心,承接新竹小区物业管理,按每月每户10元的标准收取物业服务费、每车每月50元的标准收取停车服务费,并争取到每年10万元的财政补助经费。物业服务中心聘用的保安、保洁等员工70%为小区居民,且大部分为大龄就业困难人员,还组建多支志愿服务团队,为居民提供各项便民服务。新竹小区的做法,有效降低了物业运行成本,弥补了政府管理、市场调节的不足,逐渐形成“人人参与”物业管理的良性机制,居住环境和品质进一步提升。

信息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实现了线上线下互联互动。柳州市城中区把7个街道33个社区(村)的所有住户纳入“微网格”,根据不同类型群体在网络上创建了216个群。引导热心居民特别是老干部、老同志参与“微网格”建设,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形成了城区、街道、社区(村)、楼院四级网格服务信息管理体系。小小微信群,解决了“入户走访难、发现问题难、矛盾调处难”等问题,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突发事件不出街道”。

乡村:

协商自治让群众“说了算”

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同样面临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

近年来,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全面推行组甲制,以每10-15户农户组成一个甲,每2-3个甲组成一个组,“组甲长”由党员、村民骨干等担任,并将一批政治强、作风正、邻里关系和谐、有影响力的能人纳入组甲队伍,协助开展管理工作,解决基层社会治理力量薄弱、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组甲长推行以来,全县117个行政村全部配齐配优“组甲长”,设组2061个、甲4396个,村屯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不断改善,文明礼貌、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美德蔚然成风。

贵港市覃塘区以自然村(屯)作为村民自治单元,推行屯级“一组两会”(党小组+户主会+理事会)协商自治制度。党小组负责征集群众意见诉求,确定村屯一个时期工作重点,并向户主会提交议题,引领户主会、理事会开展工作。屯里的重大事务决策由党小组牵头提议、户主会协商议决、理事会执行落实,决议和执行情况公开。村民们觉得自己“说话算数”,对这种公开透明的协商自治模式广泛认可。

为打通基层监督执纪“最后一公里”,2018年,田林县率先建设村级专项治理工作站。次年,这一模式在百色全市推广。村级专项治理工作站按照“有办公场地、有统一标识、有工作阵地、有工作制度、有经费保障、有接访举报平台、有工作台账、有工作特色”的标准进行标准化建设,并配齐人员,重点对项目落实情况、村级基层组织履职情况和群众诉求问题进行履行监督职责,有效遏制了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产业:

基层社会治理的稳压器

产业兴,则乡村兴、基层稳。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产业发展是关键。

浦北县以“乡贤回乡,建乡治村”为抓手,创新建立“乡贤搭台、以商招商”模式,积极发挥乡贤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主动承接大湾区加工贸易等产业转移,引进一批湾企、民企入驻。扶持“乡贤+产业发展”,一批乡贤带资金、带技术返乡创办乡村企业、扶贫车间,带动农户“抱团”,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目前,浦北引导新乡贤为乡村建设捐资捐款达5000多万元,吸引乡贤返乡投资5亿元建设鞋业产业园、智能家居产业园等一批乡贤与政府共建园区,解决1.2万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有效破解县域工业服务乡村发展瓶颈。

信用也能当钱花!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通过打造“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把“信用”概念引入社会治理领域,建立信用等级评价机制,将农户的信用分值变现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权益。例如,实行“信用+信贷”,信用户可凭信用等级获得5万-30万元不等的授信,并享受简化放贷流程、县内公共交通乘车费、景区景点门票等优待。信用等级高的主体,还能在村“两委”干部选拔、党员发展、公务员招录、教师招聘,以及涉农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扶持、法律援助、医疗服务等方面获得优先支持。截至目前,累计有57773户农户参与信用评级,参评率达90%,2018年以来累计为信用户发放信用贷款1.97万笔10.42亿元。

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具有地方特色、紧密结合实际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改革,显著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最美公务员”人选公示 广西一乡党委副书记上榜
新华网|2020-11-09
奋战8昼夜 粉碎敌人40余次进攻 铁血英雄铸“雄关”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0-10-18
广西企业开办便利度达国际先进水平
广西新闻网|20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