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卢爱麦二次脱贫记
11月,阳光照耀下的金城江区拔贡镇拉电村,显得格外亮丽。
“如果没有党和国家的扶贫好政策,没有大家的帮助,估计难再次脱贫了。”在金城江区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的见证下,拉电村贫困户卢爱麦在《2020年度贫困户脱贫摘帽“双认定”验收表》的双认定意见栏上签字、摁下手印。
至此,卢爱麦一家正式脱贫摘帽,成为该村最后一批脱贫户。
实施精准扶贫这5年间,她经历了脱贫、返贫、再脱贫的跌宕生活。
扶贫干部向卢爱麦了解家庭情况。
遇变故:陷入困境又返贫
卢爱麦一家4口,早前因自身发展内生动力不足致贫,2015年被确立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下,卢爱麦一家先后获得了教育、危房改造、小额贴息信贷和产业奖补等各项补助,再加上丈夫常年在广东务工,家里小日子慢慢好起来。到2016年,仅用一年时间便顺利脱贫。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脱贫后的幸福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
2018年4月的一天,卢爱麦的丈夫卢永顺在广东务工期间,突发脑梗,经医院抢救,虽保住了一条命,但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也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的重担全都压在卢爱麦一个人身上,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2018年9月,卢爱麦一家因病返贫,又戴上了贫困户的帽子。
真帮扶:迎来脱贫新曙光
面对生活的变故,卢爱麦心灰意冷,经常以泪洗面。
为帮助卢爱麦一家重塑生活信心,走出困境,驻村帮扶干部和村“两委”干部,有空就往她家跑,从多方面开导她、激励她、引导她,还想方设法为她家解决生活难题。
结合她家返贫的原因,驻村工作队首先从“看病”着手,很快便为他们家办理了慢性病、大病医疗救助和扶贫小额人身意外伤害险,并免除新农合个人自缴部分。在慢性病、大病医疗的救助下,丈夫每个月的医药费支出也从几百元降到了几十元。
如今,瘫痪在床的丈夫慢慢恢复,不仅可以下地走路,洗漱、吃饭等基本生活也可以自理了。
为帮助她家发展产业,帮扶干部多次上门与卢爱麦谈心,了解其产业发展意向,并根据当地市场环境,最终确定帮助她家发展水果、中草药等产业。在驻村帮扶干部的鼓励和帮助下,她家栽种了3亩沃柑、2亩沙田柚和3亩玫瑰茄,并获得了1万多元的产业发展补助资金。
2020年,卢爱麦家的沙田柚、玫瑰茄有了收成,预计纯收入达5000多元。
“政府给我安排了一份生态护林员的工作,平均每个月工资700元,还帮我们一家都申请了低保。”对于各界的帮扶,卢爱麦充满了感激,她说:“国家的好政策,帮扶干部都积极帮我争取,让全家人都享受到了,真的特别感谢他们!”
帮扶干部的用心帮扶和一系列帮扶措施如久旱逢甘霖,解了卢爱麦家的燃眉之急,也让卢爱麦又一次看到了脱贫的曙光。
勇争先:自力更生摘穷帽
“最难的日子在政府的帮扶下已经过去了,我不能靠着墙根晒太阳,我要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这个家。”丈夫没有劳动能力,卢爱麦成了这个家的“顶梁柱”,不等、不靠、不要,积极寻找多种途径赚钱补贴家用。
锄草、浇地、起苗、施肥……除了认真打理好水果、中草药等特色产业,每年卢爱麦都会养上200多羽鸡鸭,种植2亩蔬菜、2亩水稻。
卢爱麦参加区里组织的扶贫电工技能培训。
为了彻底摆脱贫困,在发展各项产业的同时,卢爱麦还主动报名参加了扶贫技能电工培训。
“用时1分15秒!真不错,一个女同志比男同志完成得还快!”培训现场,卢爱麦很投入,从拆解线路到重新组装,只用了1分多钟,培训老师也向她竖起大拇指。
谁说女子不如男,脱贫路上勇当先。卢爱麦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靠着自己的勤劳双手和坚强毅力,稳稳地撑起了这个家。2020年10月,卢爱麦一家第二次摘掉穷帽。
“我现在一刻也不敢懈怠,要学习更先进的种养技术,为以后扩大种养规模打好基础。有党的好政策在,只要肯努力,日子一定会过得红火!”卢爱麦满怀信心地说。
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龙招江 通讯员 张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