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攻坚梦圆今朝!大化脱贫了

河池日报-头条河池客户端 2020-11-24 阅读量 1632

  11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宣布大化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等全区8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大化县“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告别了绝对贫困。

  使命,在奋进中彰显力量;号角,在攻坚时更加嘹亮;收获,在汗水中洒满幸福。

  大化是国定贫困县、片区县、库区县,是广西4个极度贫困县之一,也是国家挂牌督战县。“十三五”期间,全县有92个贫困村(其中46个深度贫困村)、贫困户22866户、贫困人口104405人,贫困发生率为25.79%。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大化县集聚“尽锐出战”的队伍力量,树立“发起总攻”的目标导向,把握“夺取全胜”的时间节点,全县脱贫攻坚呈现出统揽格局更加实化、攻坚氛围更加浓厚、脱贫路径更加清晰、脱贫举措更加有力的良好态势。

都阳东皇岭沃柑喜获丰收。覃文军 摄

  到2020年11月,全县累计脱贫贫困人口22866户104405人,贫困发生率降低至0%,全县92个贫困村实现全部出列,顺利通过第三方实地评估,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改善民生夯基础 城乡面貌展新颜

  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影响,大化县水、路、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大、相对滞后,严重掣肘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制约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最大瓶颈。

古江安置区。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县坚持以饮水、道路、住房、医疗等保障为重点,全面实施冲刺清零、固强补弱,找差距、补短板、促达标,聚力打好民生基础攻坚战。

  2016年至2020年,全县建设屯级路1502条,总里程达2300多公里,解决了6.15万户30.99万人行路难问题,158个行政村(社区)已全部修通水泥(沥青)路,20户以上的屯已全部通砂石路或硬化路,实现村屯道路连通成网。共投入7.8亿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项目1259个,新建或改造线路3010公里,实现全县100%农户家中接通生活用电。实施农村通讯网络提升改造,新增基站750个,行政村全部实现4G网络覆盖。实施76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建设72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面落实“198”兜底保障政策,织牢医疗综合保障网,不断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各环节报销审批流程,全县18家公立医院已全部实现“一站式”结算,146个行政村(社区)已安装和开通医保结算系统。组建166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做到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10月底,全县已办理慢性病卡47415张,其中贫困人口办卡15861张,精神病患者已鉴定办卡1505张。扎实开展贫困户住房安全认定工作,研究制定住房保障攻坚措施,全县共实施危房改造9562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608户,已全部建成并入住。集中开展“危房住人、人住危房”以及拆除危旧房专项整治行动,全县共拆除旧房3002户,发放拆除旧房补助资金1499万元。饮水安全保障方面,全县共实施安全饮水工程608个,总投资4.9亿元,受益5.69万户25.49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565户78908人)。

大化七百弄鸡孵化基地。覃文军 摄

  如今的大化移步皆是景,举目满眼新。群众生活有保障了,茶余饭后,人们还能徜徉在文化广场、生态水岸公园、4A景区享受美好时光。

多元施策育产业 激活发展新动能

  在大化县城镇乡村,一座座钢架大棚立于田间、一处处养殖场生产热火朝天、一个个扶贫车间忙碌劳作、一张张笑脸花般绽放……全县特色扶贫产业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喜人局面。

铭顺扶贫车间帮助贫困户就业。覃文军 摄

  近年来,大化县以“美食驱动战略”为抓手,在“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撬动七百弄鸡、肉牛、肉羊等扶贫产业发展,推动康养旅游、大健康产业发展,拉动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实现了贫困群众产业覆盖和就业创业扶持“双促进”,积极探索“党旗引领·联建联养(种)”模式,落实产业奖补政策等,引导引进龙头企业与合作社(贫困农户)签订农产品保价回收合同,培育订单式农业。全县“5+2”特色优势产业覆盖贫困户22037户,覆盖率98.33%,全县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551人,2020年全县发放产业奖补资金达7810万元,受益贫困户16131户。  

易地搬迁挪穷窝 新家新业新生活

  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

拿银安置区(东区)全貌。

  目前,大化县共建设搬迁安置点17个(县外1个),搬迁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115户27761人,搬迁入住率100%。强化后续管理服务,集中安置点已成立14个党支部、2个社区居委会,新增了10个编制充实后续管理服务队伍,共安排了143名楼栋管理员协同管理。同时,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县城安置区搬迁户依托“一镇一园一城三区”(达吽小镇、农民工创业园、电子商务城、特色旅游景区、城南工业园区、红水河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转移就业。在乡镇安置点建设扶贫车间、发展扶贫养殖种植基地。各安置点已落实有1个以上后续产业扶持项目,实现后续产业全覆盖,提供就业岗位共计13000多个,有劳动能力人口且有劳动意愿的均已经实现就业。

全力推进教育扶贫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全面落实教育扶持政策,扎实开展“一帮一联”,全面压实“双线四包”责任,通过开展提前渗透职业教育、司法干预、组建劝返攻坚队等方式,全力做好辍学学生劝返工作。落实好各类学生资助政策,实现所有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应享尽享,健全“不重不漏全覆盖”的教育资助体系。5年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累计达38万人次,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34.7万人次,资助政策覆盖率100%。全县义务教育保障建设项目涉及254所学校,已全部完工,2020年完成义务教育教师招聘192名,现已全部上岗。

爱心企业到七百弄乡古竹村开展助学活动。

扶志与扶智并行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为了帮助贫困群众破除贫困心理,2016年起,大化县实施“志智双扶”行动,从思想扶贫入手,通过“五讲”壮志:讲形势、讲政策、讲目标、讲对策、讲案例;“五送”“一帮”扶智:送手机、送电视、送电影、送信息、送技术、“帮助贫困家庭孩子接受教育”等措施,倡导勤劳光荣、赖贫可耻的价值导向和崇尚劳动、鄙视懒惰的社会风尚,引导贫困群众远离等、靠、要思想,激发“宁愿苦干、不愿苦熬”靠双手改变命运的积极性;利用媒体平台,通过举办脱贫励志山歌会、“我的脱贫故事”演讲比赛、先进脱贫户巡回宣讲等形式,宣传贫困群众依靠辛勤劳动、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引导他们牢固树立自强自立、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信心。 

真帮实扶结硕果 携手共进奔小康

  “成立合作社我筹划,发展产业我动员,修建基础设施我参与……”这是各级单位帮扶大化县脱贫攻坚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在东西部协作扶贫、中央企业、自治区、市县乡村包村联户扶贫中,每个单位、每个帮扶干部用真情、献真心,真扶贫、扶真贫,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贫困户乐享合作社分红。覃文军 摄

  2016年以来,粤桂扶贫协作资金总投入21252万元,主要用于学校建设、产业发展、危房改造、饮水工程等项目,共建产业园1个、学校3所,助推全县教育扶贫、产业扶贫、住房饮水安全保障等工作深入开展。先后有10个街道、8个学校、8个医院、89个村企或社会组织结对帮扶大化,“七百弄鸡”等顺利通过“圳品”认定,成为广西首批扶贫产品“圳品”,消费扶贫、劳务协作深入对接,大化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我们成功脱贫摘帽啦,小康生活我们来了……”11月20日,在大化县,从城区易地搬迁安置区到乡村公共服务中心,从扶贫车间到田间地头,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欢呼声。


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通讯员 覃文军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湖南雪中送炭助力企业渡难关
新华网|2020-10-16
天安门广场举行元旦升旗仪式
新华网|2021-01-01
搭平台解需求!环江举行“民营企业招聘月”现场招聘会
环江融媒体中心|2021-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