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义县:小“金豆”做成大产业
新华社沈阳11月27日电(记者李铮 丁非白)走进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张家堡镇官场沟村,成吨的花生堆放在农户院里的空地上,铲车不断地铲起花生,倒入正开足马力运转着的花生筛选机内。“眼下不仅本地的花生购销两旺,省外的客商和货源也纷纷来此集聚。”官场沟村党支部书记杨立先说。
而在20多年前,官场沟村仅是一个靠“种花生卖花生”土里刨食的普通村庄。“我们这里一直有种花生的习惯,因为气候、土壤独特,种出来的花生口感好。”杨立先说,“但是全村人均仅有2亩多耕地,全部种满花生、年年丰收也仅能保证吃饱肚子。”
2000年前后,在村里几个头脑灵活的村民带领下,官场沟村兴起了收购、加工花生的生意,家家户户搞起了花生加工,但却一直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直到2017年,义县开始了“三变”改革,为花生产业带来了新的曙光。“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据义县县长苏贵宏介绍,“三变”改革为农民搭建了集聚资源的股权平台,既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第一产业“接二连三”,也能让村民获得长期、稳定、可持续的收入。
在“三变”改革的带动下,一批大中小型花生果、花生米加工厂建立起来。杨立先说,官场沟村仅有680户村民,却有268户花生加工户,花生年加工量高达25万吨,产品覆盖全国70%以上市场,几乎成了“收全国卖全国”的花生粗加工基地。
官场沟村只是义县花生产业的一个缩影。目前,义县花生种植面积31万亩,超过耕地总量20%,年产量9万多吨,总产值6.5亿元。拥有种植合作社178家,花生加工企业156家、年加工能力40万吨。
随着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与农业逐步接轨,义县的花生加工户也摆脱了“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一批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服务行业不断发展壮大,不仅给深加工业经营业者带来了便利,也给农民增收带来了“福利”。
义县龙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经理张亮说:“不少收购大户从事收购、筛选、加工,再到南方市场开设自己的门市部,无形中就让整个产业链得到了延伸。”
近年来,义县不断挖掘适宜种植、加工的花生新品种,加大精深加工水平,使花生产业链不断完善,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义县先后引进“为农花1号”“益花一号”等新品种,为义县花生产业提档升级奠定基础。同时,适时采取“全膜集雨、台种沟播”抗旱早播、“大垄双行、浅埋滴灌”精量播种等先进科学技术,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苏贵宏说,下一步,义县将打造5万亩优质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和50万亩花生种植产业带,并建设花生深加工工业园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