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5年为8万余老乡脱贫摘帽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整族脱贫摘帽工作纪实
“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字字珠玑、催人奋进。
5年前,作为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和广西深度贫困县,罗城全县总面积2651平方公里,辖7镇4乡141个村(社区),总人口38.8万,其中仫佬族人口占34.9%。2015年底,全县共有8.3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2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为28.47%。
武阳江景区。
天门山景区。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罗城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的殷切嘱托,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举全县之力,凝心聚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奋力实现整县整族脱贫摘帽。
如今,该县所有贫困村全部出列,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月20日,广西公布关于融水苗族自治县等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的批复,同意罗城县等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5年减贫8.3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敢叫仫佬山乡换新颜!奔小康,仫佬族没掉队!——罗城交出了脱贫攻坚的“仫佬族答卷”。
罗城县党委、政府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以“敢叫山乡换新颜”的决心,尽锐出战降“穷魔”。
扶贫构树基地。
甘蔗基地。
罗城将11个乡镇划分为五大战区,分别由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和县委副书记担任战区指挥长,选派11名副处级干部担任乡镇党委攻坚第一书记,138名科级干部担任行政村(社区)脱贫攻坚作战队大队长,82名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313名工作队员驻村工作,7000多名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坚强的决心意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铮铮誓言,一针一线地绣成一幅幅瑰丽的画卷,在绿水青山间奏响了一曲曲攻城拔寨的时代强音!
毛葡萄基地。
“在脱贫攻坚战中,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健全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制,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全县上下拧成一股绳,用心用情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县委书记蓝启章说。
罗城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认真实施“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依托资源禀赋,出台以奖代补政策,鼓励贫困群众在石山地区大力发展毛葡萄、中草药,在坡岭地区发展油茶、“三特”水果,在平原地区发展糖料蔗、种桑养蚕等扶贫产业,全县创建各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累计达192个,其中中国毛葡萄(仫佬·罗城)示范区、明亿万亩油茶种植示范区、龙岸金玉柚产业核心示范区获认定为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三星级示范区, 特色产业面积达280多万亩,今年出栏肉牛3.82万头,“5+2”特色产业覆盖93.39%贫困户,形成了大产业“顶天立地”、小产业“铺天盖地”的新格局,让群众有稳定的、可持续的收入来源。
罗城中欧鲜农电子商务公司通过电商帮助群众销售农产品。
工人在选蚕茧。
仫佬族姑娘在采收毛葡萄。
大力推进电商扶贫,打通农特产品进城“最后一公里”,建成了罗城电商扶贫产业园,培育发展了广西中欧鲜农电子商务公司等50多家电商扶贫企业,建成了覆盖所有行政村的137个电商服务点,借助电商平台成功销售农产品累计8000多万元,带动6000多户贫困户增收。2020年9月,罗城在全区网络扶贫现场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罗城棉花天坑露天泳池。
罗城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引进旅游开发公司投资3.2亿元,开发棉花天坑生态旅游扶贫项目,并成功获评国家AAAA级景区,周边群众通过土地入股、景区务工,1560多名贫困人口实现增收。2018年12月,罗城被评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
采收金玉柚。
罗城通过发展生态扶贫产业,走出一条“绿富双赢”的脱贫路子,荣获2018年度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称号。2017年3月,罗城石漠化治理和脱贫攻坚融合发展典型经验在全国石漠化治理现场会上推广。2019年9月全国生态扶贫工作会议、2020年8月全区农业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先后在罗城召开,罗城在会上作经验介绍。
群众采收猕猴桃。
同时,加强贫困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村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积极开展“春风行动”招聘会、民营企业服务周等活动,搭建就业平台,积极创办扶贫车间,开发村级非固定性扶贫公益岗位,让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2020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达5.34万人,同比增长12%。在5月20日召开的全区就业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罗城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罗城切实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解决大石山区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十三五”期间,先后建成仫佬家园、凤凰寨、老乡家园和宝坛乡新农贸市场等4个安置点,累计搬迁2876户12368人。
采收油茶果。
游客在棉花天坑景区走天梯。
群众在喂鸡。
为使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罗城加强后期服务和管理,成立了易地扶贫搬迁管委会,设立易地扶贫搬迁党政服务中心,加大搬迁点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在城区安置点建成了罗城·深圳实验小学、凤凰小学、仫佬中学、罗城·深圳福田幼儿园,让搬迁群众子女实现就近入学;在仫佬家园建设罗城中医医院,方便搬迁群众看病就医。通过招商引资和鼓励本地经济能人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扶贫车间,引进10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仫佬家园创建扶贫车间,让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在县城区附近,流转3000多亩土地,实施一千亩红心猕猴桃、一千亩毛葡萄和一千亩黄金百香果3个“千亩千户”工程,每户搬迁户享受1亩的产业分红。
扶贫基地。
“原来我家住在山旮旯,孩子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我在外面打工,不得照顾老人和小孩;现在搬到县城仫佬家园安置点居住,孩子在罗城·深圳实验小学上学,我在电子厂上班,真是做梦也想不到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搬迁户罗加贵感激地说。
来源:河池日报
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张锐锐 龙隆 通讯员 韦如代 廖光福 蒙增师 张明爽
评论